走进凤庆
苗族刺绣是凤庆县新华乡的文化瑰宝,绣娘们不用底稿、不需草图,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飞针走线间融入对生活的热爱,绣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新图景。绣娘们常选用白色麻布、棉布或者十字绣布作为底布,再以彩色丝线、十字绣线或毛线为“画笔”,在布面上精心“作画”,整件绣品干净整洁、精巧美观。刺绣图案的灵感大多源于当地常见的马、蚕、蜘蛛、蝴蝶等动物或者植物,绣娘们以写意的手法将这些鲜活的物象转化为几何图形,让自然万物在绣品上以别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展现出苗族刺绣独有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2005年,新华乡紫薇村的苗族刺绣入选凤庆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
日期:2025-03-11文章来源:新华乡浏览:25
近日,七彩云南·醉美临沧·热情大兴·丝路芳华2025才艺盛典开幕式暨民族服饰发布活动开幕,来自郭大寨乡的5名彝族支系俐侎模特为在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民族文化视觉盛宴。华灯初上,五彩霓虹交相辉映,伴随着音乐声响起,模特有序登场,她们身着剪裁大方、缝制精美的传统服饰携带着自己织的布、童装、头饰等道具惊艳亮相。她们不停地变换着队形,向大家多方位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采。老技艺在现代时尚舞台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每一次亮相,都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本次时装秀,展示的不仅是传统少数民族服饰,还有服饰背后的传统文化。每一件服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
日期:2025-01-16文章来源:凤庆视点浏览:14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在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凤庆县鲁史古镇,举办了“以史为鉴、探秘茶马”重走茶马古道活动。本次活动由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凤庆县文化和旅游局、鲁史镇人民政府、云南根拉姆拉文旅承办。6月8号上午,由当地村民和马组成的新马帮从鲁史古镇出发,途经仲家村,塘房古村落,最终抵达黑山门丫口。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跟随马帮顶着烈日,一路爬坡,走过七公里多的崎岖古道。“如果今天不是这么走一趟,我真的无法去想象前人经历的艰辛,而且前人比我们经历的还要更多。”游客李宗秀说。历史上,凤庆县境内的茶马古...
日期:2024-06-12文章来源:凤庆视点浏览:141
日前,凤庆县人民法院组织干警深入凤山镇京竹林二道河自然村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法治意识,积极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活动现场,干警们结合宣传手册和典型案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妇女儿童及老年人权益保护、防范养老诈骗和电信诈骗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群众提出的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务合同、邻里关系等问题逐一耐心解答,引导群众通过多元化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并就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进行介绍,切实将法治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法官还与当地苗族群众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用亲切“乡音”传递法...
日期:2024-01-24文章来源:凤庆视点浏览:54
苗族大芦笙舞俗称”苗族打歌”,是流传在凤庆的苗族民间集体舞蹈,现搜集到12种跳法。其中喜事时跳的8种,忧事时跳的4种。主要流传于新华乡的紫微,沙帽,诗礼乡的苗族小村,三岔河镇的石头寨,营盘镇的里拐等地。各种跳法均有大芦笙伴奏,忧事时多一个牛皮鼓。12种跳法中,喜事的8种跳法是苗族在嫁娶、节日、竖房子等喜庆之日和平时高兴时自娱的一种传统性舞蹈。跳时男舞者吹芦笙,男女围绕火塘成圆圈形,其动作节奏明快,跳跃性强。忧事时的4种跳法是苗族为亡者超度亡灵,如“做斋”等忧事时跳的一种传统的祭祀性舞蹈。苗族大芦笙舞节奏性强、原始古朴,舞步柔中有刚。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的原始...
日期:2024-01-08文章来源:浏览:623
本期视频1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十年跨越发展,今朝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十年,凤庆县沐浴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春风,把握好重大发展机遇,全县各族人民汇聚起智慧和汗水,在奋进中蝶变,在蝶变中前行,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各项事业繁荣、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崭新局面,谱写了绿美凤庆精彩篇章。为了更好展示凤庆发展巨变、感受新时代气息,凝聚力量,踔厉奋进,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凤庆县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开设“凤庆这十年”专栏,展示凤庆非凡十年辉煌成就。本期推出“民族团结篇”《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
日期:2022-10-26文章来源:凤庆视点浏览:63
凤庆到处茶青青,凤庆遍地出黄金。黄金有时用得尽,凤庆茶叶万年青。凤庆茶叶万年青,满山茶树数不清。纵有黄金千万两,难买茶叶万山青。种茶小哥要下雨,采茶姑娘要天晴。愿天一处分一半,种时下雨采时晴。清明树树发春尖,处处采茶不得闲。莫叫茶在树上老,要把茶叶变成钱。凤山春蕊最出名,快快采摘莫住停。不是香茶我不喝,不是阿妹不赏心。郎妹采茶趁天晴,急忙摘完怕天阴。莫辞一时勤劳苦,苦在手头甜在心。郎妹采茶莫偷闲,切莫放过好晴天。多得茶来多温饱,郎也喜来妹也欢。
日期:2022-10-11文章来源:浏览:443
赞滇红茶昨天安石访名山,今日又来精制间。捡剔不容马蹄梗,完成结得锦花团。一杯茶水千人力,举世声誉海外传。为国争光宜努力,高举红旗更向前。茶乡赞歌云凤茶乡好风光,山高水高天气暖。名贵珍品大叶种,盛产滇红援友邦。增加外汇建祖国,共产主义放光芒。采茶乐古诗春来新雨后,茶绿碧连天。倩倩采茶女,一路肩并肩。笑语随风起,和云漫无边。篮筐挂背上,打闹互相间。人间何处去,采茶山又山。
日期:2021-12-22文章来源:浏览:202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杯太华茶,让大旅行家徐霞客记住了云南凤庆。滇红之乡,早与茶有缘。特别是“中国滇红第一村”的安石村,村民们都能将久远濮人种茶、制茶的故事传说娓娓道来。于此,不只是饮品,更渗透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其中,凤山人婚礼上,茶礼更彰显曾经“茶马古道”雅致韵味。凤庆人讲究“定亲三杯茶”风俗,登门定亲,茶叶双份且用红线或红纸条封扎,寓意男女同心百年交好。来的都是客,围桌而坐,茶叶飘香情深意长。第一杯端给姑娘。一饮而尽龙凤呈祥,反之没商量——不愿做小伙新娘。第二杯,女方父母喝下,年轻人旋将丈人、丈母娘叫上。第三杯拉起家常,不分彼此,欢聚一...
日期:2021-12-22文章来源:浏览:422
在“滇红之乡”的西南部、万明山脚下有一个少数民族村——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这里居住着一支神秘的民族——彝族俐侎人,这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他们传承着保存完整的俐侎人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民风、民俗。相传,最初的俐侎人由思茅、景谷一带迁徙而来,由于居住地面潮湿,建盖房屋时,一般要离地3尺5寸,曾称为“离地人”,后改名为“俐侎族”。俐侎人崇拜自然,崇信万物有灵,认为世间存在着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类活动,主宰着人们的幸福安康,各式各样的祭祀仪式表达了俐侎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与向往。长年累月在山中生活,时常遭遇寒冷以及树枝的挂撕,使得俐侎人在服饰上形成了...
日期:2020-03-12文章来源:郭大寨乡浏览:522